应在朱元璋身上不成?不过,又回到现实中来,城外三四十万大军把武昌围得水泄不通,城里要兵无兵,要将无将,要草无草,要粮无粮;城外唯一的希望,岳州救兵也全军覆没,那这个仗如何打法?现在是进也难,退也难,守也难,攻也难。正如病入膏盲的病人,朝不保夕,要坚持也坚持不下去了。唉,看来这个汉朝真的气数已尽了。
再说,城中的守将见状个个都落魄丧胆,好在朱元璋也不急于攻城。
第二天,朱元璋找来降将罗复仁说道:“你进城去传谕张定边,这仗莫法打了,还是早日投降为上策;打也是多流血而已。”
罗复仁顿着说道:“主上仁德,求主公保全陈氏遗孤,不要妄杀一人,臣即冒死前往,臣前事陈氏,旧主气谊不敢有忘,故请吾主恩准所求。”
吴王道:“这个不难。前次俘获的陈善不也在应天生活得好好的吗?这些遗孤还是孩子,没有什么罪,只要投降,我可以答应你几件事:一,保全所有人的性命;二,不欺侮凌辱任何人;三,一切官僚个人财物,命其自取,他人一律不准擅动;四,按我方惯例,凡归顺者,愿从军者,按我方相关人员待遇执行,不愿投军者,发给路费返家。按上面四点承诺给你写成谕文。”
罗复仁领上谕文乃去。罗复仁进得城来见了张定边,传谕了朱元璋的谕文,张定边见了叹了一口气说道:“果真如吴王所说,我张定边也没有多话可说,我投降就是了。”
罗复仁说道:“你这就对了。常言道:识时务者为俊杰,通机变者是英豪。吴王也是一个说话算数的人,现在是他亲自写的谕文,白纸黑字,难道还不算数不成?好,你们准备一下,我出城回报吴王,好迎接你们出城。”
罗复仁回报吴王,吴王大喜,遂令大开军门,举行受降礼。不一会,只见陈理光着上身一根绳子捆在身上,口中衔着一块玉,领着张定边等文武百官,低着头来到朱元璋座前,拜伏于地。陈理年方八岁,哪里见过这个场面?只见他跪在地上战栗不已,不敢仰视。朱元璋不禁怜惜起来,赶快上前扶起,亲解其绳,安慰道:“我不怪罪你,你不用害怕,快把衣服穿好,快回城劝慰你母亲,免她悬念。同时告知你母亲,你哥陈善在应天被封为立德侯,我现在封你为归德侯,你们一家迁到应天去就可以团圆了。你们府中的金银财宝,由你们自己收拾好,和其他所有官僚一起一同迁往应天去,那里有的是房子,有你们住的地方。”
众人听了欢天喜地而谢。朱元璋令城中所有士兵撤出城外,一律不许扰民。并命自己有关后勤人员速运粮油入城,赈救城中饥民,全城百姓欢声雷动,赞誉吴王功德。
朱元璋对张定边和陈理说道:“你们的东西我一律不要,我只要一件东西,必须找到,就是原来皇觉寺僧人元哲盗走的我一把宝剑,后来他献给陈友谅,这把宝剑对我很重要。这个元哲和尚在鄱阳湖中逃出来没有?”
张定边听了说道:“没有烧死他,前几天他不知怎么从鄱阳湖中从旱路逃回。这把宝剑他确实献给陈友谅,陈友谅封他为护国禅师。这个人什么都不会,却长了一对狗眼,他的眼睛能看清一里之内的人和物,在鄱阳湖中就是他专门在陈友谅身边辨认大王你的踪迹,我们才根据他的辩认,有目的地进攻那只船。”
吴王这才如梦初醒,为什么在鄱阳湖中险些遭难,陈友谅打击得那么准,原来有这个小人在其中作怪。吴王马上对张定边说道:“张将军,你马上派人回去把元哲给我抓来,同时把那把宝剑赶快给我送来,免得夜长梦多。同时把陈理送到他母亲身边去,免他母亲悬望。”
朱元璋留下张定边在军在叙话,其他各将回到城中自己作自己的事,并传张必先前来作陪,张必先来到帐中先拜见张定边,张定边上前扶起张必先说道:“兄弟,你没事吧?昨天我见你伤得那个样,我心里好生着急啊。”
张必先抱歉地说:“三哥,很对不起,昨天我骗了你,都是徐达将军硬在我脸上涂些假血来骗你,目的是叫你早投降,不要再打了。”
吴王说道:“对不起,是我叫他们这么干的。”
刘伯温走进来说道:“我也有责任,点子是我出的,一会宴会上我认罚三杯就是。”
说罢,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。这时,张定边见大帐里只有吴王、刘伯温、张定边、张必先四人在大帐里,张定边突然离席,跪在大帐面前禀道:“启禀吴王,末将已答应愿投吴王麾下,心甘情愿为吴王效犬马之劳,只是末将有一件几辈人都未了的心愿事,希望吴王成全。臣即可以为吴王效全力,哪怕是粉身碎骨也再所不辞。”
吴王说道:“张将军,我们现在是一家人了,你有事就明说,如果我能办到,我定会帮你办到。”
张定边说道:“这件事说难也难,说容易也容易。请吴王答应我和徐达将军进行一次公平的比武,我要名正言顺地打败他。”
吴王听了眨了眨眼睛,望了刘伯温一眼,惊奇地说:“这是为什么?有这个必要吗?现在你和徐达是一殿之臣,怎么可以轻易比武呢
第112章 常家三仙9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